首页本科培养专业一览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所属院系 学科门类 专业类
08250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介绍

专业定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专业,本专业教学内容涉及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处理与资源化、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等。学院全体师生力争将本专业建成一个国际化程度高、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本专业将争取在以下几方面创出特色:

(1)强调工程科学的创新;

(2)突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系统耦合;

(3)结合环境专业发展需求,分方向开展特色人才培养;

(4)关注新兴环保产业、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学素养的环境学科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研究院所、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咨询、研发、规划、管理等工作,或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培养规格

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不得低于3年或超过6年。

学位: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学位要求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最低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 146.5(不含英语课学分)。

经本专业培养,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基础理论),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工程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熟悉我国环境领域的标准、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4)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独立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国际化视野,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中主要领域国内外发展现况有基本认识;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

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通识必修课程

(59学分)

理工基础类

32

军事体育类

8

思想政治品德类

16

写作与交流类

2

劳育类

1

通识选修课程

(10学分)

人文类

4

社科类

4

艺术类

2

专业课程

(77.5学分)

专业基础课

18.5

专业核心课

21

专业选修课

分方向限选课:20

任选课:6

实践课程(包括毕业论文、实习、科研创新项目)

12

合计(不含英语课学分)

146.5

(2)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基础课程:化学原理实验A、地球科学概论、环境学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环境工程原理、常微分方程B、物理化学。

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大气污染与防治、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二)、污染物运移过程。

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培养方向,每个方向分别对应8-11门限选课供学生选择。具体课程请见教学安排。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科技创新项目。从大二开始,对科研感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进入教授课题组进行科研实习。

②认识实习(大二暑假)。依托学院产学研平台,学生将在教员的带领下,进入能源、资源、环境类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考察、学习。

③创新设计课程。大四上学期,学院依托学院产学研平台,识别、筛选出一批具体的、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资源、环境问题,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分组完成创新性设计(工程、产品或方法等)。学院将组织项目成果展示、评审和评优,有潜力的项目可在企业支持下进行项目实施,也可在学校、学院支持下发展成学生创业项目。

④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科研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工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均需通过学院统一组织的答辩。

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国际化教师团队。截至2021年12月,已拥有全职教师近50人。全职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27人,全职教师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特聘专家2人、 “杰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特聘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青”2人、其他国家级人才6人。全体教师均具有国内或国外顶尖高校博士学位,专业背景涉及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地球化学、材料学、大气科学、生态学等多个相关学科。

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已建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及教学机房,教学实验室面积近400m2,教学仪器设备约200台/套,可满足实验课程教学需要。

与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铁汉生态、深圳市华侨城湿地、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基金会等单位签订学生实践基地,可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其他

本专业2019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