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科培养专业一览工学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专业代码 所属院系 学科门类 专业类
082001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 工学 航空航天类

专业介绍

专业定位

航空航天工程是能够充分体现数理综合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学科,是当今国家战略急需和重点发展的领域。我校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以我系相关专业的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以多位国内国外知名专家为主体,主要学科方向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结构强度、控制等。在设计和分析中用到的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热学、材料学、机械和电子等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也广泛应用于机械、土木、水利等其他行业领域的设计和分析。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飞行器及动力工程基本理论,以及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和试验能力。

培养目标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理论基础、广博的航空航天专业知识、良好的飞行器设计综合能力和富有创意的航空航天领域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研究院所、政府等部门从事与航空航天、机械、力学等行业相关的咨询、研发、规划、管理等工作,或进入国内外一流的高校及研究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培养规格

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不得低于3年或超过6年。

最低学分要求:航空航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44学分(最新2021级数据,且不含英语课学分)。

学位:对完成并符合本培养方案学位要求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要求:

1. 品德和人文素养。具有爱国敬业精神,有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 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力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工科基本理论知识技能。

3. 核心知识。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的能力,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初步达到飞行器应用系统的设计、控制、调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掌握完整的航空航天工程的基础知识体系,包括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飞行器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控制原理、飞行器设计、航空叶轮机原理、航空结构强度等内容;

(3)掌握一般工程设计、飞行器设计、航空发动机设计等设计方法。

4.了解学科前沿。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动态、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6. 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环境适应、团队合作能力。

7. 国际视野。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8. 终生学习。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具备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如下:

专业基础课程:CAD与工程制图、电路基础、理论力学I-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材料力学

专业核心课程:空气动力学、航空结构强度、机械设计基础、航空热流体实验、航空结构强度实验、喷气推进、传热学、飞行器设计团队实践

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科技创新项目、制造工程认知实践、工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选修课程(主要):飞行模拟实验、工程软件选讲、航空飞行器动力学、航空声学与气动噪声、航空叶轮机原理、控制工程基础、动力学与机械振动、输运现象原理、燃烧学、现代计算方法、振动理论、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飞行器原理、界面现象、多相流体力学、断裂力学等。

师资队伍

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我校理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我校于2015年12月成立了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目前,我系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青年人才,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国际化教师团队。目前,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7

人,助理教授6人;专任教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会士11人。现有教员大多数均具有海外(境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多数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视野开阔、知识渊博、责任心强,是一只完全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学、实习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国内少有的优秀教师团队。

教学条件

本专业教学实验课程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内容构成,注重实验室安全意识的和安全技能的教育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引进科研前沿的先进测量技术,不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比例;设置多种类型的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加强学生在国内外学科及科技竞赛的参与度,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综合性实验项目”、“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组科研”等环节,发现具有优秀潜质的学生,实施国际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着眼于新工科建设背景,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实施“结合前沿工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工科教学研究”、“精益六西格玛设计创新教学改革项目”、“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多个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上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部力学学科实验课程中设置了创新设计环节,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学生们利用此环节,自主完成了许多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如高精度电子秤的设计、飞机起落架结构的优化、可用于物流行业的减震结构设计等。学生们通过结合所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设计计算软件,利用本系创客空间中的实验设备,如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小型加工车床等设备进行加工,经过反复实验优化获得最终实验成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入工业界和学术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截止2021年,已与沈阳气动院、北京首航艾启威、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广州安世亚太、天津辰创等多家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2018年3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签约了南科大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无人机联合实验室;面向工业实践的需求,全面加强与华为、亚辉龙、恒永达等深圳本地企业的交流,组织学生工业实习,深入当前工业最新发展水平与前沿问题,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提高了学生对相关专业发展和未来产业的认知。

南方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目前已有两届本科毕业生,连续两年升学就业率100%,并保持着高升学率。毕业去向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高校。